全宅智能是智商税吧?有这个想法的人,大概率有这样的体验:智能产品买一个就得下一个APP,在手机里切换来切换去还不如直接上手操作;说是智能,实际上有些操作太复杂,老人小孩根本看不懂;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不能互通,实在是麻烦......
有人觉得全宅智能“真香”的同时,也有人对着家里体验感差、兼容性差的智能产品深感“花了冤枉钱”。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单品智能化和全宅智能化之间的差距,没有统一的标准,各个品牌生态不同,不同产品之间“不来电”,就形成了割裂感。
加上市面上的产品参差不齐,一些产品为了吸引追求新鲜感的年轻群体,过于强调所谓的“高科技”,功能变多了,交互变酷炫了,操作却变得更复杂了,别说老人小孩,一些繁复的操作年轻人都未必看得懂,这和“全宅智能让生活更省心便捷”的初衷实在是背道而驰。
真正的全宅智能应该是全场景、沉浸式、主动感知的,不需要多余的指令或操作,在润物细无声中,实现人与空间无感交互的情景。通俗一点说,就是“预判你的预判”。
例如回家场景,在人体传感器+智能开关/智能灯的配合下,当你开门踏入玄关时,玄关灯便会自动感应亮起,不用着急放下手中的东西腾出手按开关,也不会因为记错按键而反复开关。
再来到另外一个场景,晚上起夜,伸腿下床时,床脚的夜灯自动亮起,柔和的灯光照亮脚下,从走廊到卫生间,人来灯亮,人走灯灭,不必摸黑找开关,也不会有刺眼的强光赶走睡意,对于夜晚常起夜、行动不便容易磕碰、睡眠浅的老年人来说,这才是全宅智能该有的贴心。
而在空间大、设备多的客厅,只用一块智能中控屏,通过按一次按键或说一句语音指令,就能控制整个客厅的灯光、窗帘、空调、新风、地暖、影音设备......不必逐个设备逐个开启;还能以“场景”的方式统一管理,如阅读模式、观影模式、会客模式等,在这些场景中,每个设备既独立又互相关联,共同打造出一个沉浸式、个性化的生活空间。
不同品牌之间不能互联互通,在于各自使用的协议不同,也就出现了产品同在屋檐下却彼此陌生的情况。
智能家居发展到现在,早已从卖单品到了卖“场景”,实现个性化、一站式的全宅智能,是必然趋势,也是人心所向。